党史学习教育 | 浙外开展“共同富裕”青年理论主题宣讲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系列重要论述,激励师生扛起守好“红色根脉”的时代责任,积极投身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自10月13日开始,我校结合“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新生始业教育等,邀请省属高校“共同富裕”宣讲员张吉超、陈锋、赵春兰,开展“共同富裕”浙江省高校千场青年理论主题宣讲活动,累计宣讲12场,覆盖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党总支全体党员、各学院师生。
陈锋以“共同富裕——从想象到现实的中国探索”为题,从“个人要过上好日子的小梦想”“国家共同富裕的大战略”“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主题。他讲道,共同富裕是对所有人“过上好日子”这一小梦想的关照,中国通过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基础,确定了“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设计,进入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浙江顺势而为,承担起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任,必将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结合学校“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引导勉励青年学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担当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勤于追梦,奋斗圆梦,为实现百年目标奉献青春力量。
赵春兰围绕“共同富裕——从梦想照进现实”,列举了浙江省在“共同富裕”建设方面的重要成果,展现了浙江省作为全国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激发了同学们对浙江省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赵春兰认为“什么是共同富裕”是一个多选题,答案主要体现在三个“多”上:人数多、内容多和步骤多。赵春兰分析百年建党史就是带领人民逐渐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她还解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作为青年大学生要立足这一重要时代节点,朝同一个目标、向一个方向使劲,共同推动我国“共同富裕”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
青年宣讲员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宣讲内容丰富,让浙外学子深受触动、深受启发。
“
通过讲座,我学习到有关“共同富裕”的理论知识,也深刻了解到“共同富裕”背后的故事。我深知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如今共同富裕的成果正逐渐惠及大众,丰硕成果的背后是无数工作者们的“苦干实干”与“无私奉献”!这更加坚定了我对于“坚持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21英语师范3班 李乐乐
”
我觉得用“感谢”和“感恩”两个词形容我的听会感受是最合适的。“共同富裕”这四个字是有温度的,那个年代的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炙热精神在我们的心中呈现出具象的画面。我更觉感恩,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比从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拥有更多的机会。青年学子应汲取先辈们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精神力量,把握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发挥青春正能量。
——21土耳其语1班 郭佩文
“
通过宣讲会,我对共同富裕的理解更深了。前方的路,是我们要自己走的路,这条路关于青春,关于传承前辈精神,关于奋斗,关于接力国家建设,需要我们以知识为基石,一步一个脚印,扛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推动共同富裕。
——21西班牙语1班 蒋歆
”
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人生黄金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轨迹完全吻合。这既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幸运,也意味着我们必然会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生长在新时代的阳光里,是建设共同富裕的主力军,要契而不舍,弛而不息地艰苦奋斗。时代在召唤我们,塑造我们,成就我们,我们也要感知时代,融入时代,推动时代!
——21汉语言文学1班 詹玥
“
同为山东人的我,也在老家经历过陈锋老师所讲的生活,深有感触,往日生活的贫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变成了今天的富足安康。在全面脱贫攻坚战中,无数英雄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才换来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深刻汲取脱贫攻坚精神,更加努力学习,在助力共富富裕中奉献青春力量。
——21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吴岳琪
”
从高中课本到这次宣讲,我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在不断地深入。我们现在收获着小康社会的果实,享受着美好幸福的生活。我能为这个社会奉献什么呢?这是我听完宣讲最大的想法。我正值青春,要立足当下,践行艰苦奋斗精神,弘扬敢为人先精神,争做创造共同富裕的实践者。
——21小学教育2班 俞悦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的目标更激发我们青年学子参与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要坚定信念,学好本领,扎根祖国大地,在助力共同富裕中争当排头兵。
——21旅游管理4班 竺静蕾
”
我曾随老师一同参与扶贫工作,从走访得知,以往的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贫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扶贫并不只是浅层的金钱上的补助,精准扶贫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实践给予我更深的理解,更激励我奋发图强,在助力共同富裕中展示新青年的担当。
——19音乐学1班 张慧
推荐阅读
来源 : 宣传部
图片 : 赵振宇、黄国秦、袁敏君(英文学院)、
袁昕怡(东语学院)、范璐扬(中文学院)、 林大洋(国际商学院)、周延蓉(文旅学院)记者 : 代志允、阮栩璐(英文学院)、
高嘉壑、张瑜琦(西语学院)、 王丽莎、徐伊璇、孙仪、詹玥(中文学院)、 陈鑫悦、单中慧(教育学院)、 范如佳(文旅学院)、刘雨(艺术学院)排版 : 刘媛(文旅学院)
校对 : 洪钰超(中文学院)
编辑 : 岑盈盈
终审 : 张佩丽